前文提及手腳掌處濕疹的成因及護理,其病種包括汗皰疹、富貴手及異位性皮膚炎。面部濕疹類型與手腳病況略有不同,面部濕疹成因多為異位性皮膚炎及脂溢性皮膚炎。
異位性皮膚炎為身體對特定物質的過敏反應,例如堅果、雞蛋、蝦蟹貝殼類海鮮或家居的塵蟎等。由於每人的過敏對象很不相同,建議可考慮往皮膚科醫生作皮膚致敏原測試,了解自己對何種食物或接觸物敏感,以免過分戒口。
反觀脂溢性皮膚炎,即使為濕疹的病因之一,但情況與身體過敏反應密切關係,其成因反而為皮膚皮脂分泌旺盛,並因身體免疫力下降,皮屑芽胞菌乘機肆虐滋生。患處紅腫,或不痕癢,但有嚴重的皮屑脫落現象,而受影響範圍多為面部T字位、鼻翼旁、下巴、耳腔或耳後處。
若懷疑患上脂溢性皮膚炎,切忌勿為皮膚患處塗搽任何刺激性護膚品。面部亦不宜用過熱清水或過於頻繁清潔面部,以免刺激油脂分泌,加劇病況。對於保濕用品,只宜搽上小量以保護皮膚角質層,免外界物質滲透及刺激內皮。
在中醫處理方法,筆者理解脂溢性皮膚炎多與情緒緊張及體質濕熱有關,建議患者應有良好作息習慣,包括充足運動及睡眠時間。飲食少吃辛辣、高糖份、煎炸物、肥肉及精製食品,平常多吃蔬果,以增強身體免疫力及緩和旺盛的皮脂分泌。按經驗,輕症患者除遵從以上建議外,平常可另服中藥保健茶,幫助平衡油脂分泌。對於口乾、小便黃、大便秘結者,可煎服菊花、連翹、百部各10克,及清水250毫升煎煮半小時的藥茶,一星期煎服兩次。
重症患者若皮膚濕疹症狀嚴重,建議仍需考慮西醫協助,外搽內服以控制傷口及感染;另可作中醫診治,協同治療皮膚炎症,固本改善體質,幫助維持長期療效。
原文刊登於2022年1月5日《香港經濟日報》理療感悟,標題為"面部濕疹"
撰文 :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、註冊中醫師
欄名 : 理療感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