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冬是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高峰期,不少肺病咳喘舊患稍一不慎,咳嗽連綿,接不過氣來,所以今天文章聚焦一下肺功能,看中西醫之差別。
西方解剖學認識呼吸系統由上起始自口鼻,然後其下包括胸廓、肺,下至橫膈膜。平常呼吸淺而自律,大腦意識不參與其中;或若為刻意控制,可用力或變化呼吸速度。假若氣道受阻、呼吸肌無力,或血液循環系統失常等,會導致氣體交換失效,身體不能換入氧氣排走廢氣,致使血氧下降,引致窒息。
例如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患者,即使肺容量不變,但氣管容易塌陷或收窄,妨礙氣道暢通,致使喘氣,略為運動更難以維持血液中正常氧氣水平;或肺部組織纖維化,即使氣道正常,但肺壁韌性加強,肺部不能正常充氣擴張,無疑亦影響血氧濃度。
另一邊廂,中醫對肺功能的見解,卻有着些相同及差異地方。中醫理論明言肺主氣、司呼吸,肺功能主要為呼吸。這鑑於古代未能詳知微觀的呼吸機制,但先賢卻透過觀察了解呼吸為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,而肺氣亦可影響喉部及鼻腔功能。若透過四診可知鼻咽病因與肺息息相關,這與西方醫學鼻與肺分屬不同組織的觀點大為不同!
此外,中醫肺功能主講求「肺主治節」,意思為肺具調節功能,除調節自身肺呼吸功能,亦調節全身氣血及水液代謝功能。所以中醫醫治水腫或小便不利者,時常入藥治理肺氣功能不利,藉改善肺氣升降功能,消除身體水腫。
另一邊廂,中醫理論肺臟既不限於呼吸的功能外,而不同的臟器亦共同參與呼吸的功能。承上文提及肺司呼吸,原來中醫認為深吸氣的功能是由它臟負責。因腎主納氣,若要深呼吸空氣有力,可要腎氣充足,肺才能納氣深吸氣有力。
中或西醫治療肺臟疾患各具優勢。中醫見若患者氣喘復發,除急性發作期間的宣降肺氣治療方法外,慢性調理可從補益腎氣入手,助腎納氣以改善肺深沉吸氣功能;西醫擅長微觀診斷,審視由腦部呼吸中樞,至胸廓呼吸肌肉、肺臟器質異常,乃至血液帶氧功能,診斷入微,再以藥物或物理治療等訓練改善肺功能。所以,同言「肺」部,兩者同中有異,各自精采,治療時冀能互相參詳。
原文刊登於2021年11月17日《香港經濟日報》理療感悟,標題為"肺功能之差異"
撰文 :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、註冊中醫師
欄名 : 理療感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