肩膀與髖關節有異曲同工之妙,高靈活度而又容許多個方向的動作。雖兩者同為球窩關節類型,但關節窩面比髖關節淺,其形象就如將蛋放在各自深淺各異的鑊具上,淺薄的肩關節活動更靈活及大幅度,反之髖關節活動幅度較窄。俗語所謂魚與熊掌,關節的靈活度與穩定度從來不易兩者兼得。那聰明的人體如何進化至以利活動,但又不犧性其穩定及安全性?
上臂肱骨與肩胛窩不單靠關節囊及韌帶保護,更有四寶「肩袖肌肉」提供承托,其中包括前方的肩胛下肌、上方的岡上肌及後方的岡下肌及小圓肌。正常肩袖肌肉會提供不自主收縮的肌張力,作用將兩關節面加壓貼近,令曲度不同的關節面更為穩定。試想若手提重物,或更甚作引體上升,若沒有肩袖肌肉協力保護肩膀,後果豈不是會引致肩骹脫位?!情況如中風者,肩袖肌肉因腦神經損傷而繼發肌張力下降,結果肩關節失去保護,容易出現肩痛,甚或肩易脫骹問題。
此外,肩袖肌肉亦參與協調日常肩動作。例如在上臂提舉時,肌肉如岡上肌、肩下胛肌及岡下肌會協助肱骨頭向下滑動,避免肱骨頭壓向肩峰下空間,否則會脅逼岡上肌腱及滑囊等軟組織,引致肩夾擊綜合症痛症。若不予以注意,後果可引致凝凍肩,頓時肩活動緊張萬分,疼痛非常。
康復運動強調肩袖肌肉訓練,但由於肩胛下肌位處胸背及肩胛間隙縫,位置不如另外三者容易觸及並檢查,所以一向被忽視其角色與運動鍛練。近年隨西醫肌電檢查EMG技術進步,探針能準確安全檢測全身大部分肌肉,結果明瞭到原來肩胛下肌可再細分上下部分,並由兩組神經綫分開支配,往昔單向的訓練方法,似乎未能讓全塊肩胛下肌參與其中。下回再講肩袖肌肉運動訓練時的不可不知。
原文刊登於2021年9月29日《香港經濟日報》理療感悟,標題為"肩袖四寶"
撰文 :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、註冊中醫師
欄名 : 理療感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