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床上時常會遇到一些坐骨神經痛的病人,傾向把自己的病況與張三李四等友人的病歷作比較,深怕自己會患上椎間盤突出症,需要手術或很長的時間才康復。但其實除椎間盤突出症外,有一種病症亦能產生坐骨神經痛症狀,患者只要小心鑑別診斷,症狀很有機會在短時間內便康復過來,這種病症稱為梨狀肌綜合症。
梨狀肌
梨狀肌是位於臀部深層的肌肉,可以因為勞損、拉傷或骶髂關節錯位等刺激,引致肌肉痙攣收縮甚至無菌性炎症,症狀可見臀部後外側疼痛。若炎症壓迫鄰近的坐骨神經綫,可產生坐骨神經痛,症狀包括大小腿後外側的痺痛,或下肢肌肉無力等。
梨狀肌綜合症的診斷
病者若已作X光或磁力共振檢查,報告可幫助排除骨折或椎間盤突出的可能性。醫療人員會再按病者的主訴,例如症狀位置、久坐或長時間行走時症狀的變化,腰臀觸診的痛點位置,以及神經綫的檢查而診斷出梨狀肌綜合症。
治療方法
治療除處理肌肉及神經綫炎症外,物理治療師亦會處方腰腿的肌力鍛練及拉筋運動,以平衡腰骶拉力關係。而中醫方面,治理多循肝腎虧虛或濕熱浸淫筋絡方向處理此病症,急性期以清熱袪濕舒筋或祛風除濕為主,常用藥有生熟苡仁、川牛膝、黃柏,或獨活、川芎等;慢性則多用補益肝腎中藥鞏固療效,例如巴戟、杜仲及桑寄生等。
假若梨狀肌綜合症年內反覆發作多次,並伴見膝關節疼痛舊患,或高低足弓者,則應一併處理下肢其他舊患,以減少下肢對梨狀肌的壓力。此外,平常亦不應將銀包放於褲後袋,及戒除蹺腳的習慣。所以,臨床上即使有相同的症狀,但背後的原因可以天淵之別。查明原因,對症下藥才是上策。
撰文 :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、註冊中醫師
欄名 : 《香港經濟日報》 理療感悟
閱讀更多:坐骨神經痛治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