屁能不臭?

戇豆或周星馳的電影橋段:繁忙時間擠進站滿乘客的升降機中,主角總不小心把肚子中悶着的氣體放出,聲響及氣味頓時令眾人目光逃避並追兇搜索,但卻總是誤會了新來職的員工,好不尷尬;另一邊廂,主角亦為自己的搗蛋沾沾自喜。放屁可算是人體正常的生理習慣,但為何會時常量多又氣味重?

屁為人體消化道內的氣體,每天不定時及不定量排出,其來源因食物殘渣在腸道中正常發酵所致,成分包括無味的二氧化碳、氮氣等,及產生臭味的硫化氫。按網上提及的數字,健康人體每天排出平均15次氣體,量約半公升之多,但假若氣體量或氣味突然改變,則需先注意是否因近期飲食習慣改變,或為身體健康狀況改變的先兆,屁不能只當小事。

某些食物能引起氣體量明顯增加,例如洋葱、豆類或番薯等高腹鳴FODMAP食物,其原理是由於食物成分,含較多腸胃不能消化吸收的寡糖成分,這會在腸道內被細菌發酵分解,產生大量氣體。例如被認為對腸胃健康的蘋果或十字花科的椰菜花及芥蘭等,亦屬FODMAP之列,進食後皆容易引起氣體量增多。

除了飲食物種類會影響氣體產生外,飲食物量及身體狀態亦然。例如過食、食滯或消化不良,皆導致飲食物停留腸胃時間增長,食物腐敗酸壞,產生臭穢氣體。有研究指若飲食味濃並以紅肉為主,會抑制腸道益生細菌,活躍壞菌,產生更多臭味氣體。

中醫常言,胃腸積熱或濕阻易致消化及排泄功能紊亂。若時常口渴能飲、大便乾結、腹脹而口氣重者,多為胃腸積熱所致;若渴不欲飲、大便黏稠不暢、見舌苔厚膩狀,為濕阻所致病。前者應多進食瀉熱潤腸食物,例如火龍果或中草藥草決明等;後者處理祛濕排毒,常用中藥如茯苓、石菖蒲等。

要減少氣體氣味,飲食物應以蔬果為主,輔以多樣化的穀類及堅果提供能量,適量進食白肉如魚類及雞肉,提供維生素及蛋白質,使用初榨健康植物油,並避免進食過多精製白飯麵食,以保持腸道健康,培養益生細菌活躍存活,是可以減低腸道氣體味道。

原文刊登於2021年8月11日《香港經濟日報》理療感悟,標題為"屁能不臭?"

撰文 : 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、註冊中醫師

欄名 : 理療感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