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時最佳的娛樂節目,莫過於觀看電視劇集。多年來記憶猶新的劇集畫面,是古裝劇內一定出現一句「風高物燥,小心火燭」,然後敲鑼提示時辰。時值秋冬季節,天氣乾燥,偶然北風凛冽,精神為之一振。秋冬季節常見皮膚乾癢,亦是異位性皮膚炎等皮膚病復發旺季,其病以皮膚乾裂、脫屑或患處局部出水為特徵,為俗稱濕疹的其中之一成因。以下將介紹氣候乾燥,引發皮膚痕癢的預防及應對方法。
要避免長時間高水溫洗澡,以免皮膚油份水份過度流失,致皮膚乾燥爆裂、發炎痕癢。控制水溫度只略高於正常人體體溫,至大約40度;洗澡的時間不要過長,冬日時洗澡以達到能基本清潔為目標,不過度浸洗。此外,不宜過量使用肥皂或清潔用品,對於濕疹復發患者,可使用凡士林替代肥皂,直接塗上皮膚,清水洗擦至皮膚不黏手為宜。若面部皮膚敏感,潔面則宜簡約,只使用清水洗面,再以紙巾印乾面部水濕,避免用力過度抹擦皮膚。
沐浴後塗擦適量保濕用品,方法可於皮膚稍為抹乾後,趁皮膚仍濕潤時塗搽。這可使用較小量潤膚品,已能覆蓋大面積皮膚,免卻因使用過多護膚品而令皮膚黏膩難受。在一般情況下凡士林已有很好的保濕作用,但假若皮膚仍敏感者,可選擇椰子油、橄欖油食油或其提煉品替代。
至於食物注意及調理方面,由於中醫理論「肺主皮毛」及「肺喜潤而惡燥」,飲食應避免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,以免誘發肺熱內熱,引致皮膚炎症痕癢復發。建議平常可多進食潤燥生津食物,例如百合、生地、沙參等。若需夜睡或睡眠不足者,身體易傾向陰虛體質,見口乾身熱、煩躁多夢,保健可用花旗參或石斛焗茶服用。若皮膚症狀不至出水嚴重者,可以百部、苦參煎煮外洗,有良好止癢潤燥功用。
總括而言,避免洗澡過熱時間過久,皮膚適度搽上薄薄一層保濕精華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,或以中藥外洗皮膚,可有效控制或預防皮膚乾癢復發。寫好文章,已夜闌人靜,聽一遍陳慧嫻《秋色》,好好上床休息去。
原文刊登於2021年12月15日《香港經濟日報》理療感悟,標題為"預防異位性皮膚炎復發"
撰文 :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、註冊中醫師
欄名 : 理療感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