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談平衡力

小時候聽到「金雞獨立」招式,是始於跟着父親前往晨運運動,才知道這是太極拳其中的一式,動作要求要單腳站立保持平衡。年幼時常要求與父親比較誰人能單腳站立更久,昔日少不更事的畫面令人回味……

其實身體要能保持平衡,是要靠神經感覺及肌肉骨骼兩大系統反應協調。若先後天眾多因素使神經受損退化,或肌肉關節反應不靈敏等,便會影響人體平衡,更甚釀成跌倒意外。我們的身體時刻要感應自身平衡狀態,會收集視覺、內耳半規管耳水平衡,及足底對地面的壓力感受,從而評估頭部及身體相對水平的情況,而每一個人依賴的各系統比例並不相同。

若想快速檢查自己的平衡能力,可以嘗試雙腳並排站立,雙手並合及盡量向前伸出,若伸展距離不足6吋便失去平衡,這表示平衡力低及有很大機會會跌倒。而要知道感覺系統哪裏出現問題,醫療人員可以進一步查究原因,例如進行簡稱CTSIB檢查,受測者要在地面、地氈,配合開目、閉目等條件保持平衡:結果能得知若當事人是依賴視力,則會在閉目後失去平衡;若依賴足底壓力感覺,會在鬆軟地面失衡;若靠內耳平衡者,會表現在黑暗環境及地面凹凸不平情況下跌倒。

另一方面,即使以上談及的感覺神經系統正常,但又時時失衡,那就應該要查究一下肌肉骨骼有否問題。大家試想想若站在行走中鐵路車廂,當車身突然加速或停步時,我們的身體正常反應會先靠側保持平衡,若差點要跌倒時,則會踏步防止跌仆。足踝、髖關節,及踏步反應能協助身體重心保持在適當位置。而三者能發揮功能,亦取決於充足活動幅度的關節,足夠的肌力,及敏捷的神經系統共同參與。

查究跌倒的原因,看看神經或肌肉關節問題,然後作針對性的處理,例如若有視力減弱,應考慮能否配置眼鏡處理,或眼科檢查以改善視力,同時作下肢體感訓練,以代償改善平衡能力。若原因為足踝關節活動受限,阻礙下肢反應能力,即要改善關節靈活度;若肌力不足,無力反應,則可針對肌肉作阻力訓練。

當然,內科原因亦可導致失衡,例如高低血壓頭暈,或中風腦退化等。診斷病因,對症下藥,或處理感覺神經問題,或下肢適當訓練,才能真正解決平衡能力差的問題。

原文刊登於2020年8月5日《香港經濟日報》理療感悟,標題為"談談平衡力"

作者:盧文健 註冊中醫師 註冊物理治療師